星光未来:下一代先进光子技术平台
空芯光纤
面向政府单位与专业投资机构
保密等级:机密
核心应用 - 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传输革命
旧时代:传统玻璃光纤与铜线的"通信枷锁"
速度
带宽
失真

新时代:空芯光纤的三大"终极改变"
+50%
传输速度提升
(信号在空芯光纤中相比玻璃光纤和铜线的传输速度提升50%)
30x-50x
带宽容量提升
(单根空芯光纤可以承载的数据量,是玻璃光纤的30到50倍)
+1000x
信号保真率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度降低了99.9%以上,实现无损传输)
智算中心的"超级神经网络" - 空芯光纤的颠覆性提升
全球正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智算中心,但其整体效能被"通信墙"严重制约,核心GPU的有效利用率甚至低于15%
空芯光纤技术将彻底打破这一瓶颈
41.5%
效能提升
短期内(1-2年)将十万亿参数模型智算中心的效能直接提升41.5%
$8.3B
经济价值
为单个投资200亿美元的智算中心,等效创造83亿美元的额外价值
400%+
效能提升
5-8年内赋能下一代智算中心架构(计算、网络、存储一体化),整体效能将提升400%+
智算中心专用空芯光纤的绝对领导地位
国际125μm金标准
国内主流厂商(如长飞、南通领纤,杭州光机所)只攻破了更容易制造的非标准大芯径(>235µm),该大芯径与现有数万亿美元智算中心的生态系统完全不兼容,从根本上被排除在这一最高价值的市场之外
绝对领导地位
在125µm标准芯径空芯光纤的赛道上,全球仅微软是我们的竞争者,而我们的核心指标“传输损耗”领先微软40%
全球领先的产学研全栈式能力
产业领军
团队核心创始人作为全球空芯光纤巨头"微软"的核心研发人员(唯一中国籍),主导微软全球规模最大的15,000公里空芯光纤制造计划
学术领军
团队成果是国际顶级期刊/会议的常客,如 《Nature Photonics》(光电子领域排名第一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OFC Post-deadline等,引领全球空芯光纤技术研发方向
全链条研发
团队多篇顶级学术论文,已完整覆盖了从空芯光纤基础设计制造,到核心光电子器件,再到网络通信系统的端到端全链条环节,具备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
4大战略应用 - 光作为超大能量载体的传输革命
1
旧时代:空间光学系统的"束缚"
系统复杂、庞大、受天气和环境干扰,严重限制高能激光的应用场景
2
新时代:空芯光纤为高能激光带来的三大"终极改变"
  1. 体积/重量/柔性: -99.99% - 将刚性笨重的机械臂,变为百微米级直径(头发丝粗细)的柔性光缆
  1. 传输距离: +1000x - 将传输距离从几十米的复杂机械结构,提升至百米、千米乃至万米的单根柔性光缆传输
  1. 抗干扰 - 将过去对振动、尘埃、温变极度敏感的开放式光路,完美封装于密闭、坚固的光缆中
战略应用1:现代战争的终极防御武器:空芯光纤激光相控阵
近2年的大国战争证明(俄乌、以伊),饱和式空中攻击(如导弹密集群、无人机群)无法被有效拦截和防御
空芯光纤激光相控阵技术,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瞬时多目标打击
可同时摧毁超过100个高速导弹或500架无人机组成的饱和式攻击
光速交战
激光转向和锁定速度高达每秒上千次,实现"光速打击"和"无限弹药"
技术领军
团队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Optics Letters》等顶级期刊发表奠基性论文,验证了空芯光纤承载高功率激光的能力,证明了空芯光纤实现高性能激光相控阵武器的可行性。
战略应用1:国家级战略机构认证
最高战略渴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为我国战略武器的核心研制单位(核弹研究机构),多次主动与我方进行深度访问,明确表达了对我方技术的渴求
紧迫市场需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提出"有多少要多少"的明确需求,用于反无人机系统(出口)
绝对战略定价权
全球此领域为技术真空状态,我方拥有绝对定价权,预估售价5000万人民币/套
战略应用2:能源开采效能提升 - 空芯光纤激光辅助钻井
80%
岩石强度削弱
激光预处理使岩石强度大幅降低
2x-5x
钻井速度提升
相比传统纯机械钻井方法效率显著提高
3x-10x
钻头寿命延长
减少70%-90%的钻头更换次数
时间效益
将一段深度2500米的硬岩钻井耗时从传统的42天,革命性地缩短至10天,节省32.0天
经济效益
硬岩钻井平台的租赁费用为每天350万元人民币,为单个项目节约1.12亿元人民币
战略应用3:"无损手术"医疗新范式 - 空芯光纤中红外特种激光
颠覆性无损手术革命
手术损伤区域小于10微米(比单个细胞更小)
定向清除
光子可自动避免伤害健康组织,实现只针对于病灶区域的靶向精准清除,大幅提升险要区域(如大脑功能区、重要神经旁)的手术成功率
无痛"零"恢复期医美
在高端医美领域,可实现无痛、无恢复期、无色素沉着风险的皮肤焕肤治疗,彻底改变行业现状
战略应用3:技术领导力与合作
技术领军
团队多次在《Optics Letters》《IEEE JSTQE》《Optics Express》等顶级期刊发表奠基性论文,涉及研制中红外激光源及验证空芯光纤传输可行性,破解了困扰医学界数十年的"最后一米"传输难题
医院合作
团队已与英国顶尖医院Spire Southampton Hospital, St Thomas' Hospital, University Hospital Southampton合作,成功开展了多个离体生物实验,包括多自由度的无损角膜切割,全球首次实现小鼠脑组织的无损提取
战略应用4:工业加工革命性精度提升 - 空芯光纤飞秒激光
颠覆性制造精度
相比传统加工方式,加工精度提升1-2个数量级(达1-2微米),表面质量达镜面级(Ra < 0.1 μm)。彻底消除传统加工的"热影响区"与"亚表面损伤层"
技术领军
团队多次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Nano Letters》《Optics Letters》等顶级期刊发表奠基性论文,涉及研制兆瓦级峰值功率的超快激光源,并首次验证了利用空芯光纤对其进行长距离、无失真柔性传输的可行性
产业龙头认证
国内激光装备龙头企业大族激光已多次访问我方,对我们的空芯光纤技术表达了强烈的渴求,用于工业精密加工
强国之基(一)
新质生产力
通过光子作为信息与能量传输的革命性突破,为空芯光纤为下一代产业生产力构筑了坚实的底层物理基础,集中体现为:AI计算能力、能源开采速度、国防防空能力、医疗手术精度与工业加工精度的颠覆式提升
"卡脖子"技术攻坚
打破美国微软在下一代光互联技术上的独家垄断(核心指标超越微软40%),建立我国在光子时代的物理层技术主权
现代化强军
赋能可应对超百枚导弹或数百架无人机饱和攻击的"光速"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效费比,保障国家安全
强国之基(二)
国家能源安全
将激光钻井速度革命性地提升2-5倍,开采成本降低70%以上,从而将国家"技术性可采"的能源储备,转化为"经济性可采"的现实产量
高端工业制造
通过"头发丝"级的柔性光缆传输高能激光,使其与工业机器人无缝集成,为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核心产业链的制造革命赋能
2030健康中国
通过实现手术损伤比单个细胞更小的"无损手术"与无痛"零恢复期"医美新范式,助力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实现"换道超车"
团队概述:全球唯一的顶级建制化华人团队
全球唯一性:无可复制的血统与经验融合
本团队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支完美融合了空芯光纤最顶尖学术血统(英国南安普顿大学ORC)与最顶级产业化经验(微软)的建制化中国团队
覆盖全链条的博士建制
核心团队由8名全海外博士构成(3位创始人 + 5位核心技术专家),其中7位毕业于空芯光纤技术的全球发源地——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ORC),其中2位来自全球空芯光纤产业化巨头-微软
3位创始人的经验与能力覆盖
  • 角色维度:完整覆盖了从前沿学术创新、商业化运营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全流程
  • 技术维度:完整贯穿了从光纤设计制造、光电子器件、网络通信到激光源研制的全技术链条
5位核心技术专家专业背景
完整覆盖了生产流程,包括光纤结构设计、预制棒制备、拉丝工艺、后道测试以及配套器件开发等所有核心环节
组织架构:为安全与规模化而生的工程化体系
1
2
3
1
决策核心
3位创始人
2
技术骨干
5位核心技术专家
3
工程与执行
11位工程师/操作员
金字塔顶端:决策核心
"核心技术冗余原则":三位创始人共同完整掌握从理论到量产的端到端核心知识,消除"单点故障"风险,确保公司的技术命脉并非维系于某一个体
金字塔中层:技术骨干
"模块化专业分工"与"接口隔离":将复杂制造流程解构为独立技术模块(如预制棒、拉丝等),每位专家深度负责其模块,确保任何一位专家的变动都无法对公司整体技术体系构成系统性威胁
金字塔基座:工程与执行
严格的"标准化作业程序(SOPs)":一线人员仅掌握其岗位的具体操作指令与标准
产业化实施方案:从零到超越微软的清晰路径
1
第一阶段 (0-6个月): 产业化奠基
任务: 完成场地装修、核心设备安装、初期团队组建
核心里程碑: 完成首批产品试制,标志着生产线已具备基础生产能力
2
第二阶段 (6-12个月): 工艺固化与起步
任务: 快速完成工艺调试与优化,交付样品供客户验证,获取首批商业订单
核心里程碑: 实现月产超过60公里的稳定产能,标志着项目已实现产业化起步
3
第三阶段 (12-18个月): 产能爬坡,跻身全球前列
任务: 系统性提升良率,实现产能快速线性增长
核心里程碑: 实现月产超过500公里,产能规模追平当前行业领导者微软
4
第四阶段 (18-24个月): 规模化生产,成为全球领军
任务: 全面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运营优化进一步提升效率
核心里程碑: 实现月产超过1000公里,全面超越所有竞争对手,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空芯光纤研发与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与核心设备
生产基地规划
总面积5000平方米,包含拉丝塔区域(净高>15米)、超净实验室、测试区域等专业化生产空间
核心设备策略:自主可控与性能领先统一
采取"以国内顶尖设备为基础(占比90%),进行深度定制化改造,并集成自主研发核心模块"的创新路径(占比10%),确保性能与供应链安全的统一
商业模式(一):核心应用(智算中心)
商业模式核心:价值分享模型 (Value Sharing)
我们不销售传统的物理光纤,而是销售由我们技术所创造的、可被精确量化的巨大经济价值。我们的收入与为客户创造的效能提升和成本节约直接挂钩
现阶段价值:直接效能提升
价值主张:对于一个十万亿参数的前沿AI模型,仅仅通过替换空芯光纤,我们就能将系统的有效计算吞吐量提升41.5%
经济价值量化:41.5%的吞吐量提升,意味着一笔200亿美元的智算中心投资,能够产生相当于传统技术下283亿美元投资的计算成果。这凭空多出的83亿美元"解放算力",就是我们技术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我们从中分取20%
未来价值(5-8年):赋能下一代终极架构 (CDI)
未来图景:我们的空芯光纤是开启下一代数据中心终极形态——可组合式解耦基础架构——不可或缺的物理层基石
终极价值:CDI架构通过将计算、内存、存储等资源完全解耦和池化,有望将硬件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约15%提升至85%以上
商业模式(二):4大战略应用
在四大战略市场,我们根据其行业特性,设计了高价值、多元化、高利润的商业模式,构建了强大且风险高度分散的业务组合
1
国防市场:按套销售解决方案
模式:销售完整的、集成的空芯光纤相控子系统,赋能下一代激光武器。该模式旨在捕获技术所创造的巨大、非对称的战略价值,售价5000万人民币一套
2
能源市场:效率分成模式
模式:将能源钻井效率革命性地提升2-5倍,我们的收入直接来源于为客户节省的运营成本。我们提议收取因钻井效率提升而节省的钻机日费价值的30%作为收入
3
医疗市场:"剃刀与刀片"模式
模式:与医疗设备制造商合作,通过销售一次性的、高价值的HCF手术探头,建立长期、稳定的经常性收入流,分成手术费用10%
4
工业市场:平台与耗材模式
模式:向系统集成商销售标准化的"HCF机器人加工套件",并建立基于高利润、需定期更换的柔性光缆耗材的持续性收入
竞争格局与优势
与微软的非对称博弈:唯一的同代竞争者
微软的"围墙花园"战略
微软发展空芯光纤的核心战略是"封闭自用",旨在优化其自身的Azure云计算基础设施对其竞争对手形成优势
创造全球市场真空
这一战略为我们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当亚马逊、谷歌、Meta等所有其他科技巨头为应对微软的性能优势而寻求解决方案时,他们会发现,市场上唯一能够提供同等甚至更优性能的开放供应商,只有"星光未来"
我们的优势
微软在客观上扮演了我们"不情愿的首席营销官"的角色。我们以开放的商业模式,精准填补了由其封闭策略创造的巨大市场真空
财务预测摘要
¥15亿
第2年营收
实现首批商业化交付
¥239亿
第3年营收
产能爬坡完成,实现EBITDA转正
¥1176亿
第5年营收
确立市场领导地位,营收突破千亿
¥4934亿
第8年营收
成为全球平台技术定义者
成熟期净利润率:随着规模化生产效应的显现,预计在成熟期(第3年后),公司的净利润率将稳定在40%以上的行业顶尖水平
资金规划(24个月)
核心生产设备
6000万元
  • 3套核心拉丝塔系统
  • 深度定制化改造
测试系统
3400万元
  • 预制棒制备
  • OTDR、SEM等关键设备
研发与人力
7000万元
  • 核心研发团队薪资,人才引进
  • 研发费用
  • 知识产权建设
基础设施
5000万元
  • 厂房改造
  • 实验室建设
  • 场地租金
  • 日常运营
总资金需求:2.2亿元人民币,用于24个月内从零开始建设全球领先的空芯光纤研发与生产基地
融资与估值
融资需求
  • 融资金额:本轮计划融资人民币2.2亿元
  • 出让股权:计划出让15% - 20%的股权
投前估值区间
基于2.2亿元的融资额和15%-20%的出让股权,本项目的投前估值区间为人民币10.52亿至14.9亿元。
综合估值逻辑
  • 先例交易分析法:2022年12月,全球科技巨头微软收购Lumenisity,估值约100亿人民币,清晰地表明了本项目技术平台具备极高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收购价值
  • 现金流折现法:基于五年期财务预测,测算出公司远期股权价值约为人民币1050亿元,为估值提供了坚实的内在价值基准锚
  • 可比公司分析法:对标全球及A股半导体、光通信领域的头部企业(如英伟达、中际旭创等),具备核心技术的平台型公司享有显著的估值溢价。应用审慎的估值倍数,可支撑超过2000亿元的远期市值
投资者退出策略
双轨退出策略
我们为投资者设计了清晰、可靠且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以"IPO为主,M&A为辅",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首选退出路径:科创板IPO
战略契合度:本项目作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是科创板明确支持的、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属性完美契合
上市可行性:基于财务预测,公司将在第4至第5年完全满足科创板的多项上市标准(如预计市值、技术优势等),上市路径清晰、保守且高度可达
备选退出路径:战略并购
高战略价值标的:我们是全球科技巨头(如英伟达、AMD、思科)和国内领军企业(如华为、阿里、腾讯)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建立自主技术体系而寻求的、极具吸引力的战略收购目标
结论与合作倡议
一个历史性的技术拐点
正如晶体管定义了电子时代,空芯光纤将定义下一个光子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空气和光子共同谱写计算未来的全新纪元门槛。
项目核心价值重申: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地位
  • 技术:我们并非在改良光纤,而是在重新定义光的传输通道,拥有无可争议的技术代差优势
  • 团队:我们是全球唯一一支走完从源头创新(ORC)到万公里级商业化量产(微软)全链条的建制化团队
  • 核心市场:我们为万亿级的AI算力竞赛,提供了唯一的"破壁"方案,市场需求巨大且刚性
  • 多元战略市场:以AI新基建为核心引擎,同时布局国防、能源、医疗、工业四大战略赛道,形成"1+4"平台矩阵,具备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与战略纵深
合作倡议
对于政府决策者而言:本项目是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是能够从物理层解决多个"卡脖子"难题、构筑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并带动整个信息技术,国防,能源,医疗,精密工业产业链升级的"国之重器"
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本项目提供了一个具备极高确定性、巨大增长潜力与坚固护城河的世代机遇